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多肽药物有关物质方法开发_世界今头条

2023-06-17 17:21:38 来源:弗戈工业在线


【资料图】

多肽分子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酰胺键)连接而形成的化合物,其有以下几个特点: 多肽药物分子量较大,如多肽类明星药物索马鲁肽(司美格鲁肽)分子量为 4114Da ,虽低于大分子药物,但分子量是小分子药物的数倍。分子量的增加使其在色谱行为上有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如其对溶剂强度更加敏感, B% 的微小变化会引起保留时间的快速变化,另外其在流动相中的扩散也更慢,会导致柱效的降低和峰宽的增加 2; 多肽分子存在高级结构。多肽链通过 α 螺旋和 β 折叠等方式形成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有其特殊的三维结构形式。由于分子体积和三维结构,使得所有的氨基酸不会同时接触固定相,只有位于表面的残基才可以产生相互作用; 多肽分子通过酰胺键相连,酰胺键有部分双键性质,互变的顺反异构体可能会使峰型变差; 多肽分子为两性分子,具备酸性基团羧基和碱性基团氨基,有其特定的等电点。 多肽药物杂质谱十分复杂,如 CDE 发布的《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中提到的,合成多肽分子有多种类型的工艺杂质和降解杂质,特别是差相肽杂质的结构和性质与主成分非常接近,色谱行为也相近,大大增加了分离分析的难度。 针对多肽分子上述特点,其在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开发上也有一些特殊之处。多肽药物有关物质分析的常用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可采用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体积排阻色谱等模式。 1反相色谱法(RP: 1.1 色谱柱的选择:上文中提到的多肽分子在流动相中扩散慢的特点,在色谱柱选择时需要找着重考虑。

硅胶载体机械强度高,技术成熟稳定,可选择性高;

由于多肽分子缓慢扩散的特点,在表面多孔型硅胶颗粒上,溶质分子只进入颗粒表面的硅胶层,在颗粒中走过的路径更短,减少了颗粒内部扩散,因此在该类型颗粒上引起的谱带展宽更小,见图1。小粒径色谱柱也有助于解决谱带展宽和柱效降低的问题,虽然粒径越小,柱压会大大提高,但多肽分子在粒径减小上的收益要高于小分子化合物。同样,选择窄径柱也减少在色谱柱纵向扩散时的谱带展宽。

图13,全多孔与表面多孔颗粒传质路径对比

常见的10nm,12nm孔径的色谱柱可以满足大多数多肽的分析,允许多肽分子进入颗粒内部孔隙。

烷基键合相,特别是C18是目前最常用的固定相类型,同样用于多肽药物的分析,但各种类型的苯基柱可提供不同的选择性,特别是对含有酪氨酸等芳香结构残基的多肽。另外一些表面修饰,封端/不封端,嵌合基团的色谱柱也可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目前市场上有诸多厂家,不同工艺和类型的反相色谱柱,品类繁多,而在方法探索阶段需要尝试不同选择性的色谱柱,可借鉴一些表征方法,如使用H、S、A、B、C参数的Snyder/Dolan法,或通过USP或供应商网站查找选择性差异大的色谱柱;另外使用自动化、智能的方法开发软件可大大节约开发时间,更适用于多肽有关物质方法开发。

1.2 流动相的选择: 三氟乙酸是多肽分析时常用的缓冲液,有良好的缓冲能力,且和多肽的氨基形成离子对作用,增加保留,常用浓度为 0.1% ( V/V ); 磷酸盐是最常用的反相色谱缓冲盐,可以配置成不同的 pH ,高浓度的磷酸盐如 50mmol/L 可以提供较高的离子强度,减轻因多肽分子相互排斥造成的峰型展宽;离液剂如六氟磷酸盐和高氯酸钠等,不仅可以提高离子强度,改变选择性,且在乙腈水中的溶解度更高。 多肽做为两性物质,流动相 pH 的变化对分离有深远的影响,因此 pH 的筛选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多肽分子在等电点附近溶解度最低,应避开等电点 pH 至少 ±1.0 个单位。 乙腈作为有机相( B% )有其明显的优点,紫外吸收低,粘度低,峰型优于醇类溶剂等。醇类溶剂(甲醇、异丙醇),可以少量加入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前文中提到多肽分子对有机相 B% 敏感,微量变化可以导致保留时间明显改变,因此需要设置梯度程序时需缓慢增加 B% ,达到最佳分离; 1.3 其他色谱参数: 高柱温降低流动相粘度,提高分子扩散速度,改善峰型,以及选择性的变化,提高分离度,还能解决顺反互变异构峰型差的问题,这也是多肽分析的一个特点,如图 2 的案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高柱温需要对柱前流动相进行预热 2,高柱温也有一些缺点,如样品降解和色谱柱寿命下降。 图 22柱温对多肽分子分离度的影响 多肽缺少共轭结构,一般选择末端吸收波长 210nm~220nm ,即酰胺键的吸收;虽然有些多肽含苯丙氨酸等芳环侧链的氨基酸,但吸收强度明显低于末端吸收。 保证稀释液的 pH 和溶剂强度与初始流动相相同或接近,避免产生溶剂效应;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多肽药物分析的首选,部分高效液相也可能满足性能要求。 2离子交换色谱法(IEC:由于多肽药物有丰富的杂质谱,很多时候仅仅使用反相色谱无法满足杂质分析研究的目的,离子交换色谱法提供了不同的分离选择性,可以作为反相色谱法的有效补充。 2.1 流动相的选择: u 缓冲液调控流动相 pH ,进而改变样品的电离程度,影响保留和选择性。对于多肽药物,流动相 pH 一般至少控制在等电点 ±1 个 pH 单位。阳离子交换流动相 pH 至少低于等电点 1 个 pH 单位;阴离子交换,流动相 pH 至少高于等电点 1 个 pH 单位;缓冲液可选用反相色谱的常见种类,但磷酸盐仍是首选。 u 反离子在 IEC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种类和浓度用于调控保留和选择性;阴离子: Cl-等卤负离子、 ClO4-、 SO42-;阳离子: Na+等碱金属离子;如果具备流动相选择的软件,则省时省力。 u 有机溶液:乙腈仍是首选,影响峰型和选择性; 2.2 色谱柱的选择: u 载体可选择硅胶,但要保证 pH 的耐受性,许多色谱柱厂家也提供聚合物载体; u 规格参考反相色谱法的建议; u IEC 固定相一般有以下四种:强阴离子交换 -N(CH3)3+;强阳离子交换 -SO3-;弱阴离子交换: -NH2;弱阳离子交换: -COOH ; 2.3 其它色谱参数:可参考反相色谱。 3尺寸排阻色谱法(SEC):常用于多肽药物中聚合物杂质的分离,根据聚合物分子与药物分子体积的不同进行分离。 3.1 色谱柱:填料选择硅胶表面采用硅烷醇(二醇基柱)修饰,以降低硅胶与多肽分子的作用。一般厂家推出的 12nm 孔径 SEC 柱可满足多肽聚合物的分离。色谱柱规格没有反相色谱柱多,可选较较小粒径。 3.2 流动相: u 缓冲液:可选常用的三氟乙酸、磷酸缓冲液,调控 pH 和离子强度减少离子化作用,根据需要可使用较高浓度; u 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减少疏水作用; u 流速:常用 1ml/min ,但由于多肽分子扩散系数低,可用较低流速以提高柱效。 小结多肽药物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正如指导原则中所述,需要摸索多种分离模式,以及每个模式下的各种参数,如不同固定相的色谱柱,不同流动相 pH 等等,随着杂质研究工作的推进还需不断优化各个参数。基于以上特点,多肽药物有关物质方法开发是一个系统性,技术性的高难度工作,需要方法开发人员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加深对分子特性和分离原理的了解,最后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CDE.《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3年2月

[2]Snyder,L.R.等著.陈小明等译.《现代液相色谱技术导论(第3版)》.2012年

[3]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多肽类药物分析策略PPT》

内容来源:药事纵横 责任编辑:胡静 审核人:何发

标签:

上一篇:微视频|大漠星光_要闻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