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6 月号的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如期发布了 2023 年的榜单,按照 2022 年度处方药业务销售收入排名,今年的前十强分别是
辉瑞、艾伯维、强生、诺华、默沙东、罗氏、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赛诺菲、葛兰素史克。 在今年的全球处方药销售 50 强药企中,去年上榜的 4 家中国企业依然在榜,分别是
中国生物制药(39)、
上海医药(41)、
恒瑞医药(43)、
石药集团(48)。 今年新的 50 强进入者有百利高、中外制药和因赛特。
2023 全球制药企业 50 强
# | 公司 | 销售收入 | 研发支出 |
1 | 辉瑞 | 913.03 | 123.81 |
2 | 艾伯维 | 561.79 | 64.35 |
3 | 强生 | 501.79 | 141.40 |
4 | 诺华 | 500.79 | 90.88 |
5 | 默沙东 | 496.27 | 118.42 |
6 | 罗氏 | 479.09 | 147.81 |
7 | 百时美施贵宝 | 454.17 | 100.16 |
8 | 阿斯利康 | 429.98 | 95.00 |
9 | 赛诺菲 | 403.53 | 71.56 |
10 | 葛兰素史克 | 382.54 | 63.37 |
11 | 武田药品 | 296.90 | 46.97 |
12 | 吉利德科学 | 266.15 | 49.68 |
13 | 礼来 | 254.63 | 71.91 |
14 | 诺和诺德 | 253.84 | 34.50 |
15 | 安进 | 225.36 | 43.41 |
16 | 勃林格殷格翰 | 194.73 | 53.86 |
17 | 拜耳 | 188.98 | 70.13 |
18 | 莫德纳 | 184.35 | 29.93 |
19 | 晖致 | 159.99 | 6.98 |
20 | 杰特贝林 | 131.23 | 13.47 |
21 | 梯瓦 | 120.71 | 8.38 |
22 | 安斯泰来 | 105.11 | 20.11 |
23 | 福泰制药 | 86.07 | 21.04 |
24 | 默克 | 83.66 | 26.90 |
25 | 渤健 | 79.88 | 22.31 |
26 | 大冢 | 73.57 | 21.46 |
27 | 第一三共 | 70.89 | 23.14 |
28 | 再生元 | 68.94 | 38.31 |
29 | 博士康 | 65.69 | 5.29 |
30 | 欧加隆 | 60.38 | 5.22 |
31 | 优时比 | 56.63 | 17.82 |
32 | 百利高 | 54.36 | 1.25 |
33 | 太阳制药 | 54.24 | 2.94 |
34 | 施维雅 | 51.93 | - |
35 | 中外制药 | 51.20 | 11.20 |
36 | 雅培 | 48.85 | 26.06 |
37 | 基立福 | 48.64 | 4.25 |
38 | 卫材 | 45.96 | 12.28 |
39 | 中国生物制药 | 44.63 | 6.01 |
40 | 费森尤斯卡比 | 43.42 | 9.25 |
41 | 上海医药 | 40.43 | 2.61 |
42 | 地平线治疗 | 40.22 | 4.77 |
43 | 恒瑞医药 | 40.10 | 8.93 |
44 | 爵士制药 | 36.34 | 6.10 |
45 | 美纳里尼 | 36.21 | - |
46 | 益普生 | 34.47 | 4.90 |
47 | BioNTech | 33.39 | 16.40 |
48 | 石药集团 | 33.34 | 5.11 |
49 | 因赛特 | 27.47 | 14.57 |
50 | Novavax | 15.55 | 12.35 |
从榜单可以看出,虽然 2022 年生物制药行业的销售额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已经开始从新冠疫苗和相关产品驱动的高峰回落,这波增长已经过去,行业正面临着重新调整和转型。 总的来说,非新冠治疗领域趋势、市场驱动因素与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再度成为驱动药企未来财富走向的中心,这些都可能导致今后几年的榜单出现新的上升者,以及令人注目的再次洗牌。一些有特色产品的药企可能会跻身前 10 名,如礼来和诺和诺德,这得益于糖尿病和肥胖治疗市场的增长。 虽然制药行业的预测并不容易,但 PharmExec 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到本世纪末,这份榜单将和现在大不相同。 比如,新的治疗领域会影响前 50 强公司的排名变化,如 RSV 疫苗、阿尔茨海默病、癌症生物治疗和更有效的 COPD 治疗等。 但大型制药公司也面临宏观环境的影响,如通货膨胀和供应链问题。一些中型公司寻求加入大型公司行列,一些小公司则看好进入中型公司机会,这可能带来竞争优势。 药企之间的并购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据投行 Stifel 的数据,到今年年底,生物制药行业并购金额可能达到 2080 亿美元之多。但在并购方面,大型并购面临反垄断审查的的风险。 今年 5 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决定提起诉讼,阻止安进以预计 278 亿美元收购 Horizon Therapeutics 的交易,认为安进一旦并购成功,就可以利用其现有产品组合加强在甲状腺眼病和慢性痛风治疗领域的垄断地位,FTC 的介入,使得业界这项备受瞩目的收购案面临着无法通过的风险。 不仅规模大的交易受到 FTC 关注,小型交易同样如此,赛诺菲 29 亿美元收购 Provention Bio 的交易也受到 FTC 的审查,最终在 4 月完成交易。 虽然如此,小型交易的机会在增加,数量众多的此类交易也会影响未来几年的排名。 行业并购经历几年的放缓后,今年开始大幅反弹,但最近的关注表明,美国监管机构可能会加大力度审查潜在的跨国药企并购,这使得交易环境再次受到影响,大药企可能未来面临更多的竞争。 随着去年 8 月美国的《通胀消减法案》的通过,那些拥有流行且昂贵的药物品牌的顶级玩家,在未来几年也不得不面对美国医保价格谈判的压力,罗氏、辉瑞、GSK、默沙东、BMS 这些全球十强内的制药巨头,都需要寻求加速管线药物进展的办法,来减轻医保谈判以及核心产品专利到期带来的影响。 今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一半, 小伙伴们不妨预测一下,
明年的全球 50 强榜单,谁会上升,谁会下降?内容来源:医药代表 责任编辑:胡静 审核人:何发